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

[心得]唐山大地震

前兩天才看了「被出賣的臺灣」,所以今天就平衡一下,來看這部催淚大作了。
本來想說早場應該會很少人,結果一堆爺爺奶奶級的都來觀影,
途中還出現好幾次擾人的手機鈴聲……看電影關手機或至少靜音是種禮儀吧!!= =
底下內文心得自然有劇透,誤闖者請儘速按右上角X離去。謝謝!



一句話的心得:媽媽!我被西紅柿擊中淚腺了啦!(大哭)

劇情大綱其實很傳統,描述天災地變中身為一個母親不得不的殘酷決斷,
與因為震災受到心靈傷害的孩子們,長大後的心路歷程與人生的點點滴滴。
不像一般災難片強調災難的生離死別,而是靜靜地述說著這些受難者之後的人生路,
要如何把32年的時間濃縮在一部電影中,就考驗著導演及編劇的功力了。

在觀影之前,就有朋友勸誡我說不要看,說這是部軍教片,
我只能說不否認有這成分(還頗大),但這並未影響到整齣戲的主軸,
也就是被媽媽選擇救下的弟弟方達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,
被媽媽「捨棄」,後來被解放軍夫婦收養的姊姊「王登」(方登),兩方的人生故事。
至於解放軍的救災行動,我基本上認為這是一個政府應該要作的事,
加上我個人曾聽過一些說法,嗯,為免論述起來太過偏頗,所以片中解放軍的救災行動等,
我一律當作跑龍套,不作心得表述,只針對劇中要角的感情交流等去說。
先在此作個簡單的聲明。

「強震23秒,餘震32年」

這句話其實就點出整部電影的軸心要旨,霎時間的天搖地變,崩壞了家舍,
奪走了無數性命,也導致無數倖存者破碎的心靈。

同被一塊水泥塊壓住的姊弟倆,媽媽選擇了救弟弟,
「救弟弟」三個自從此在姊姊王登的心中揮之不去,成了大半生的夢魘。
即使她後來遇到善良的夫婦收養,這份心結始終未能解開。
片中直至四川大地震,安排讓王登在國外聽到消息趕回四川幫忙救災,再次看到人間煉獄,
也有了孩子的她似乎才終算懂了母親當年的不得不,也因此趟救災和弟弟搭上了線,
有了母女相擁而泣、相互原諒的喜劇結局。


幼年的王登,那眼神演技超棒,被養父母帶到新環境,本還因為刺激而沈默不語,
垂首坐在床上,但聽見養母懷疑她是啞巴時,猛地抬頭眼神還帶著怒氣,
彷彿在說著我才不是啞巴。

不是親生女兒的她和養父母多少還是有種微妙的隔閡和「小心」,她也意識到這點,
於是離家遠到杭州求學,攻讀醫科。她像一般女孩子一樣交了男友,卻不小心有了小孩,
這時幼年的創傷記憶卻讓她無法墮胎,因此退學,消失在人間。


另一方面,孤兒寡母的方達與元妮,因為王達在震災中失去了胳膊,
媽媽總忍不住為他前程擔憂,但終究還是放手讓他出門闖天下。
雖然少了一隻手,但方達仍是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,成了下屬口中的「方總」,
功成名就,還娶妻生子,頂多因為小嬰兒的緣故,方達和妻子有些爭吵。

說真的,方達這邊的故事,沒有他姊姊那般讓我期待看到心結的解套,
因為他終究是「被選擇的」一方,也還有著母親愛他疼他,對我而言,
他就只是孝順、身殘心不殘、事業有成的好男人,如此而已。
(其實這部片只有媽媽元妮和姊姊王登兩個主角吧?XD超搶眼的)

母親元妮就像方達說的,新的房子一幢幢蓋起來了,但母親心裡的房子卻再也蓋不起來。
為了心中的愧疚與痛,她只搬了一次家,便執拗得再不肯搬動,
只為了想給化為魂魄的夫婿與女兒一個可以追尋看望的「家」。
她的生活方式在兒子方達眼中是委屈自己,但或許卻是她認為自己唯一能做的,
這種帶著自虐式地守著「家」的念頭,讓她能從那沉重的負疚感中稍稍解脫。


我個人認為主要的要角是這三人,被「捨棄」的女兒在唐山大地震之後,
她也一直還在「餘震」中,即使表面上傷痛漸漸癒合,內心深處仍有一塊腐爛著的傷。
許多人生決定,都被這份傷痛所影響,不論是拒絕墮胎,或是遠嫁加拿大。
元妮則是心中一直有著「捨棄」女兒的罪惡感,那個打耳光後的痛楚眼神讓我印象深刻。
方達則是認為自己被母親「生了三次」。

其實故事的基調及發展很好揣想,只是讓兩個孩子都有個相對璀璨的發展,太戲劇化。
感覺像是一種印襯,想藉此說出:即使功成名就,心中仍有一塊傷始終不曾癒合。
加上以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相較,來讓女主解開心結、提醒人們「餘震」始終存在。
我個人認為在片尾之後,女主真的就那樣俐落地解開多年心結了嗎?
不,我想還有更多的多,在片中看不到的,需要努力治癒的空間。

整體來說,電影手法不錯,時間點、節奏都抓得很好,許多催淚點也很結實地擊中觀眾,
我看到半途就聽見戲院裡一片抽噎聲此起彼落。(然後我眼睛也模糊了....)
大多數的催淚點都是讓我鼻酸、落個兩滴淚便能恢復情緒繼續觀影。
但最後王登和弟弟去找母親元妮,看到自己「遺照」前拜的西紅柿,
(小時候地震前夕,元妮答應王登隔天要買給她吃)
明知道導演是故意的,我還是被戳中哭點了,一整個淚流。〒_〒

還有後頭的墓地尋訪,方達本來說要馬上把王登的墓碑給撤了,
王登卻說:「不用撤了,不管我在哪裡生活,死了都還會回來這裡陪爸爸。」
語句中帶著的深意,讓我繼續淚流。


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名言也不少。
像是「沒了,才知道什麼叫沒了。」「小震不用跑,大震你也跑不了。(茶)」
「我覺得我過得挺好的。」、「唐山不能沒有個家!」、
「你看大強是用他的命對我好!我去哪兒找個會用命對我好的人?」、
「犧牲,你哪裡懂得什麼叫犧牲?」、「別人可以做,我不能做。」、
「大學生裡面也有不少是廢物。」、「雞有的是,蛋也不缺」


加上片尾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歌曲,在配角一聲「我過兩天再來看你」後,
隨著他騎自行車離去,帶出一面面刻滿姓名的紀念碑……
越是平靜,越是不容易。

真的可以說是看得很通順、很催淚的一部好片。
雖然大綱很傳統,但也因此四平八穩,正正經經地說著災變過後人們的傷痛與生活。
只是因為風俗民情不同,帶有點隔閡感,少了些代入感,
但重點的情感與傷痛真的表現得極佳!
如果我是對岸的人,應該會哭得更慘吧!

整體來說,是部推薦一看的片子。


然後,以下是一點雞蛋裡挑骨頭的地方:
(不想看負面評語的請跳開)

王登和男友談墮胎那段的剪接怪怪的?總覺得畫面銜接不太自然。
外國人律師的演技實在有夠爛,害我笑出來。XD

方達的媳婦小河堅持要帶兒子回娘家過年那段,方達似乎過份體貼母親了些?= =
但小河把和兒子分別幾天這件事弄得像生離死別,著實有點矯情了些。Orz

1976那些過份整肅的軍容,為什麼我卻解讀到一種隱隱的反諷感呢?
越是軍容整齊、齊喊標語、齊行敬禮,我就越覺得底下波濤洶湧地在嘲諷那個畫面。
當然,這是我個人的過份解讀也說不一定,所以擺在這裡才講。


--
預計接下來會去看「海洋天堂」、「父後七日」,不過可能會跟同事去看吧!




2 則留言:

  1. 片尾曲是王菲唱的呢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個人認為毛澤東悼念那場,是在對比一位被尊敬的長者過逝,帶給人們的傷心和懷念,相比較於方登在養母過世後,只問父親我媽相片要掛哪兒?人就失蹤了好幾年人性多了。再回想當年解放軍救難隊從災區被英雄式的歌頌離開時,難道養父母在她心中的地位不及毛澤東?如果傷害使人變得冷酷,總也被養父母的愛稍溶解,或者養父母的愛讓她窒息想鬆脫?


    版主回覆:(01/20/2011 10:58:45 PM)

    因為我不清楚對岸的歷史沿革,缺乏那種人民時間情感,所以毛澤東悼念的橋段對我而言只是表示時間經過而已,只能說這是一個很LOCAL的設定,非大陸人恐怕不易感受想像一二。
    至於養父母的情節,似乎處理得有些失敗?因為原著中還有養父意圖對方登性侵(?)的情節,讓疏遠的設定合理許多。不然單看電影,的確感覺方登的出走有些無情及缺乏銜接感。

    回覆刪除